关于鼻咽癌防治,你不知道的事!
时间:2018-10-22 10:28 来源: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三届奥运会、四届世锦赛羽毛球男单亚军、马来西亚拿督、现年35岁的著名羽毛球运动员李宗伟发现呼吸系统不适,进一步检查,确诊为III期鼻癌,为此还缺席世锦赛和亚运会两大比赛。该消息得到马来西亚官方的确认,媒体也对此进行了相关追踪报道,李宗伟的病情一直牵动广大球迷的心,近日李宗伟首次通过媒体报平安称:“我很好,谢谢大家关心。等我,我会回来!”
鼻癌指的是发生于鼻部的肿瘤,其中最常见的是鼻咽癌。在我国,鼻咽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8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粗略估计,世界上80%左右的鼻咽癌发生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为多发区,尤其是广东,甚至就是广东人移居国外后,其鼻咽癌发病率也较之本地人高,故鼻癌也有“广东癌”的称呼。
头痛也要警惕“广东癌”
鼻咽癌除有晨起涕血、鼻塞等症状外,还有一个症状表现是头痛,表现为持续性的一侧头痛。这主要是因为肿瘤侵犯到颅内所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林丽珠提醒说,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头痛的表现,一旦出现头痛症状,要及时排查原因,切勿耽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好
“本来好好的,谁知道一到医院就是……”一听到是肿瘤、是癌症,很多人就吓得魂飞魄散,吃不好饭,睡不了觉,不敢治疗又不甘放弃。有的人甚至“埋怨”说是到医院检查看病才导致有病的,也有的甚至被活活吓死。
林丽珠表示,多种手段参与治疗是全面提高鼻咽癌患者远期疗效的关键,放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中医药都是鼻咽癌康复治疗全程管理的一部分,但由于鼻咽癌的解剖学特点和生物学特性,放射治疗是目前对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手段,早期病例是以达到治愈、肿瘤完全缓解为目标。在治疗的过程中,结合中医药的治疗,可以明显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包括近远期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力,防止复发。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好护理,调适心情,配合适当的营养,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能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预防远比治疗重要
中医学中,没有“鼻咽癌”这个病名,古籍中的“鼻渊”“控脑砂”“耳鸣”“上石疽”“失荣”等病症的记载与本病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如《素问·气厥论》曰:“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蔑、暝目。” 鼻咽癌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多由感受时邪热毒、饮食失调所致,内因则多和情志失调、肝胆湿热、正气不足有关。
正气虚弱 《医宗必读》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先天不足,禀赋薄弱,或人到中年,正气渐趋不足,易为邪毒所侵。邪毒入侵机体,邪气久羁,正气耗伤,正不胜邪,日久渐积而成癌肿。《外证医案》谓:“正气虚则为癌。”
情志因素 情志不遂,郁而化火,肝胆火毒循经上移,火毒蕴结;肝气郁结,肝郁犯脾,脾失健运,致肝郁痰凝;怒气伤肝,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郁日久,血行受阻,终致痰瘀火毒互结,日久发为本病。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嗜酒、饮食不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运化无权,致使水湿内停,聚而成痰,郁而化火,痰火互结,发为本病,如明代张三锡《医学准绳六要》“至如酒客膏粱,辛热炙煿太过,火邪炎上,孔窍壅塞,则为鼻渊”;清代余景和的《外证医案汇编》“鼻疽、鼻痔、鼻瘜、鼻邑,坚硬难除者……或素食膏粱煿炙,阳明化热,经络壅塞而成;阳明主肉,故肉坚而不易化者,属阳明者多。”
地域因素 现代流行病学已证实,鼻咽癌为我国南方诸省高发恶性肿瘤,尤以广东、广西两省为最高发地区,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早在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即有此认识,其论曰:“恶核……多起岭表,中土鲜有,南方人所食杂类繁多,感病亦复不一,仕人往彼深须预防之,防之无法,必遭其毒。”
现代医学研究方面,鼻咽癌在实体恶性肿瘤中预后相对较好,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应用,第三代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的不断加入,中医药的全程管理使鼻咽癌的预后已经大有改观,治愈率、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总的来说,早发现、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提高鼻咽癌生存期的根本途径。
此外,防治鼻咽癌一定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适当增加营养,保证营养的供给,提倡多吃高蛋白、低脂肪、少油腻、高维生素的清淡食物,适当增加纤维素的摄入;积极、彻底治疗鼻腔、口腔部急慢性炎症,慢性鼻窦炎患者应经常清除鼻内浊涕,保持鼻腔通气。改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避免长期吸入干燥、多灰尘及刺激性气体。不可长时间使用血管收缩性滴鼻液,如有难以缓解的单侧鼻塞、头痛、耳鸣等症状,须及早就诊,进行相关检查。
“疾病不是检查出来,而是本身有病变才被检查出来。鼻咽癌的一些症状看似‘很温柔’,其实到了晚期鼻咽癌对人体破坏性较大,常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因此也被视为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因此,早期发现鼻咽癌、及早治疗对该病的治疗意义重大,大家在生活中要尽可能多一点健康保健常识,不忽视身体的微小症状,一旦有异常表现时,要及时到医院做检查,切勿讳疾忌医。”林丽珠告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