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称之为吐酸
时间:2022-12-05 13:02 来源: 发布人:qihuangAamin 浏览:
吐酸病又称胃食管反流病,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一系列病症,典型症状为烧心、反酸,不典型症状为胸痛、上腹痛、上腹胀、嗳气等。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精神紧张已成为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因素,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吐酸病程长,且反复迁延难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吐酸病上有独到的经验,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更能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吐酸的基础上,我们护理人员运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对吐酸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1. 中药封包+中药热敷
中药封包+中药热敷具有缓解疼痛、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温阳健脾的作用。作用的部位在患者的胃脘部。取穴: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等数十个穴位。
2.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一般是中草药制成膏剂贴于对应穴位上,药物会刺激穴位,具有疏通经络、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取穴:天枢、中脘、膈俞、胃俞、天突、膻中等穴。
3.药棒穴位按摩
药棒穴位按摩是用特制的木棒蘸上配好的药膏,在人体适当的穴位上进行按摩,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取穴:内关、胃俞、合谷、膈俞等穴。
4.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在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取穴:脾、胃、神门、膈区、食管、肝等穴。
5.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将一定量的药物注射到相应的穴位,从而起到刺激穴位调节经络的治疗作用。取足三里、合谷、内关等穴。
6.温灸刮痧
是以经脉腧穴理论为基础,同时将艾灸、刮痧、推拿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疗法。
日常注意事项
此外,吐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季节变化时注意胃区保暖,避免受凉。
2、由于反流易发生在夜间,睡眠时应抬高床头30°。
3、餐后:宜取直立位或0.5~1.5小时后进行散步,运动时间30~40分钟,以身发热、微汗、不感到疲劳为宜。
4、睡前:不进食,晚餐与入睡的间隔不少于3小时;腹部按摩:仰卧位双腿屈曲,用右手的掌心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做绕圈按摩,也可从上腹往下腹缓缓按摩,每天进3~4次,每次5~10分钟左右。
5、烧心反酸的患者忌食生冷,少食甜、酸之品,戒烟酒、浓茶、浓咖啡、韭香等,不宜过饱或过量饮水;胸骨后灼痛的患者忌食过热、过烫的食物以免损伤食膜,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胃脘胀满的患者宜少量多餐,控制饮食量,可进少量清淡易消化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