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健康养生宣教
时间:2023-03-20 13:16 来源: 发布人:qihuangAamin 浏览: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 — 《黄帝内经》
“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图片
春分之时话养生
一、防寒保暖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是二十四节气的重要节气,这天昼夜相等,这一天后太阳直照北半球的时间越来越长,直至到夏至。
谚云“春分春分,百草返青”,春季疾病多发,因此要注意预防疾病的发生。春分后天气日渐暖和,但昼夜温差较大,不时会有寒流侵袭,而且雨水较多,甚至阴雨连绵。此时要注意添减衣物,注意下肢及脚部保暖。老人和小孩由于抵抗力较差,容易患感冒等疾病,因此在适时添减衣物的同时,可以多晒晒太阳。
谚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因此不要过早减衣服,尤其是对老人及体弱者,“春捂”很重要。特别是脚、肚、背,保持温暖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或患肺炎。到清明节前后,待气温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并逐渐稳定时,“春捂”活动就可基本结束了。
二、注意调养肝脏
《内经》云:“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赏而勿罚,此春之气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可见春节养生以养肝为主,由于春季肝气旺盛,加上春分时节雨水渐多,湿气渐增,易损伤脾胃,可以通过早睡早起、调整运动量来改善,饮食方面要多吃些绿叶蔬菜,适当喝些玫瑰花或菊花茶,以疏肝解郁或疏散风热,提振精神。
《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此春分节气的养生,要注意“阴阳平衡”的原则。在饮食的搭配上要尽量做到多样化,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饮食搭配。如在吃鸭肉、海鱼等寒性食物时,可以搭配葱、姜等热性食物,来平衡食物的寒热属性。注意调整情绪,有基础疾病者要防止血压血糖波动过大,以免诱发中风,心脏意外等。
“春分春分,百草返青”,春季疾病多发,尤其是一些传染病,如流感、麻疹、腮腺炎等。家人要有防病意识,提前了解疾病的防治知识。春分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风多、风大,人容易感冒流涕,要多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另外要提前做好预防接种,如流感疫苗、流脑疫苗等。
三、按揉穴位
1.揉曲泉可养肝
春季正是养肝最佳时,此时不妨揉揉曲泉、太冲穴,如下图:
弯曲膝盖,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摸到一骨性突出(股骨内侧髁),该骨性突出后缘凹陷中,就是曲泉穴的位置。太冲位于足大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之间凹陷处。
按摩的时候,行指揉法,以微觉酸痛感为度。每次可按揉约5分钟,每日可行多次。
2.揉玉枕防春困
按摩玉枕穴,有助于改善春困症状。
玉枕穴,位于人体的后头部,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两手拇指置玉枕穴处,做横向按揉30~50次,也可用两手拇指指腹摩擦或两手拇指尖点按30~50次,每天1~2遍,以局部发红发热为宜。
3.揉中脘助消化
春季,大自然的阳气从土地里往上冒,在空气中和寒气交汇,人就会感觉生活环境要比冬天时潮湿了一些,身体也自然容易受到寒湿之气的侵袭。这个时候,利用好中脘穴,就可以健运脾胃,从而抵抗寒湿之气的侵袭。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也就是人体胸骨与剑突的结合部位与肚脐连线的中点。
食指和中指并拢,点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按揉(指腹不离开皮肤),或者是用手掌根部按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按揉。每次按揉5~10分钟,力度以舒适为度。
宣威市中医医院健康管理(治未病)中心
科室地址:宣威市中医医院门诊3楼。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接诊。
治疗范围:新冠康复、慢性颈肩腰腿痛、肌肉劳损、扭伤、骨与关节早期退变(老化)、骨质疏松、筋膜炎、腱鞘炎;精神不振、乏力、抑郁、焦虑、失眠、头昏、头痛等;高血脂、更年期综合症、经前期疾病、肥胖症、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便秘、脂肪肝、不需要手术的囊肿结节等慢性疾病;痤疮、黄褐斑、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疣。
开展业务:针刺、灸法、推拿、小针刀、火针、药浴、熏洗(蒸)、拔罐、刮痧、穴位敷贴、泡脚、中药湿热敷、热疗、电疗、磁热疗法火针、皮肤针、穴位自血疗法。开展“三伏贴、三九贴”、火龙灸、调配体质茶饮、保健药酒、中药膏方等。
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经络检测、心里状态评估、危险因素分析、健康状态评估、平衡膳食指导、睡眠保健指导、经络调养、顺势调养、运动调养、情志调养、饮食调养、起居调养,健康与亚健康人群常规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