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建设

孩子爱做怪动作、说胡话,先别打骂,当心小儿抽动症!

时间:2022-11-11 17:11 来源: 发布人:qihuangAamin 浏览:

  有一种儿科疾病,明明很常见,却总是被忽视,因为它的症状表现经常被误解是孩子不听话、恶作剧。这种病就是小儿抽动症。

  ▶什么是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又称小儿秽语抽动症,以不自主、反复、突发、无节律性、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一般情况下,运动性抽动多在发声性抽动之前出现,但也有极少数小儿是以发声性抽动为首发症状。

  该病多见于5-12岁儿童,以男孩更为多见,男女比例为3-5:1,近年小儿抽动症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抽动症也分类

  根据抽动类型、抽动持续时间、起病年龄、是否由其他因素所致等,抽动症(TD)主要分为短暂性TD(病程>4周)、慢性TD(病程1年以上)以及多发性抽动症(TS)三大类。

  ▶抽动症的发病特点:

  ①发病无季节性。

  ②起病年龄2-21岁,以5-8岁最多见,10-12岁最严重。

  ③常以频繁眨眼为首发症状,可自行缓解或加重,抽动症状多在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后消失。

  ④85%患儿伴轻中度行为异常,约半数患儿可同时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⑤病程一般较长,可自行缓解或加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但患儿智力一般不受影响。

  ▶抽动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运动性抽动为主:眨眼、皱眉、皱鼻、咬唇、噘嘴、点头、扭脖、面肌抽动、表情古怪、耸肩、抖腿等临床表现。

  2.以发声性抽动为主:干咳、清嗓、吸鼻、尖叫、喉中怪声、打嗝声等,随着小儿年龄增长,可逐渐演变成重复性语言,甚至口中秽语、打骂他人等临床表现。

  在临床中许多抽动症的孩子临床表现各异、病程长短亦不同,需根据小儿具体情况综合评估。

  ▶哪种抽动可能是小儿抽动症?

  ①抽动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

  ②抽动表现为一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

  ③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出现新的抽动形式。

  ④症状时好时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

  ⑤与其他运动障碍不同,抽动是在运动功能正常情况下发生,非持久性存在,且症状可短暂自我控制。

  ⑥常见加重抽动的因素有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感染、被人提醒等。

  ⑦常见减轻抽动的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等。

  ▶小儿抽动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小儿抽动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有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过敏因素和神经递质失衡等有关。

  1.精神因素

  儿童在学校以及社会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因素,过度溺爱、放纵、虐待、不民主等不良的育儿方式,或者引起儿童紧张、焦虑情绪的原因,如惊吓、情绪激动、忧伤、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性的动画片等。

  2.家庭因素

  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等;家中遭遇意外事件,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太高等;父母的不良生活方式,如酗酒、抽烟、打牌等。

  3.免疫易感性

  大约20%-35%的抽动症与感染后引发的自身免疫存在一定的关系,免疫反应损伤了神经精神系统,如各种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等)和链球菌感染。

  4.遗传因素

  抽动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但遗传方式不清。调查发现10%-60%患者存在阳性家族史,寄养子研究发现其寄养亲属中抽动障碍的发病率显著低于血缘亲属。

  5.脑器质性因素

  近年研究还发现,抽动症与大脑中多种神经递质平衡失调有关,这些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等。此外,50%-60%该障碍的患儿存在非特异脑电图异常。少数患儿存在头颅CT异常脑萎缩,左侧基底节缩小。

  综上所述,导致小儿抽动症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因素、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需要重视的是精神因素和环境紧张因素,在治疗过程中致病因素如果一直不被发现、查明,病因一直存在,儿童的抽动症往往是好转后又复发,将难以得到根治。

  ▶小儿抽动症的治疗思路

  对于小儿抽动症的治疗,以下3个方面非常重要,不能忽视。

  1.积极寻找致病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从源头上去除致病因素,从根本上治愈儿童的抽动症,并遏制共患病的发展。

  2.多方多法协同合作治疗:

  ①人员方面:医生、患儿、家长、教师、社会人员等多方面密切配合。

  ②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推拿治疗、心理咨询、家庭咨询、行为矫正法、行为转移法等多种手段。儿童抽动的治疗是多元化的,应当诸法协同并用。

  3.注重精神调摄:

  不过分在精神上施压,少责罚、责骂,对患儿进行心理诱导,多安慰、多鼓励,消除其精神负担,使之不恐惧、不自卑,帮助患儿树立自信心。